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脸谱||谢建社:广州社工十年口述史(2007-2017)

广州社工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3-02-24


口述十年:我的社工往事(2007-2017)



谈及十年,这个难以界定长短的“尴尬”时间。对于经历广州社工成长的不少人来说也许已是“往事历历”,有苦有甜,多少事不足为人道也,又多少事付诸笑谈中......从2017年3月起,由《广州社工》编辑部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口述十年:我的社工往事”,采访多位大家熟悉的社工届“老兵”,谈谈大家未必熟知的社工往事。


17

谢建社口述:我作为高校教师办机构,为了毕业生能吃上“社工饭”


在10多年前,那时广州的社会工作行业尚未形成,但不少高校已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弱基础”、“缺经验”、“零岗位”似乎成为了早年社工专业的标签,要为学生们联系到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更是难上加难,而这恰恰促成了早年不少高校教师办起社工机构,而广州市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正是当年这批机构的代表之一。作为广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骨干教师、社工机构的发起人,这些经历都成为谢建社教授的难忘记忆,本期让我们倾听他口述这段社工往事。

(《广州社工》编辑部)


首创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

2004年10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时任下辖社会学系系主任谢建社教授回想道:“广大社会工作专业创办于2002年,当时设在行政管理系,招生规模不算大,最高峰每届有过百名学生。后来专业改设在社会学系。当时广州的社工机构有限,安排实习相当头疼。”他清楚记得:“05年我们联系越秀区广卫街(现并入北京街)共建实习基地,街道链接多个企业资助辖区百户独居长者安装固话,社工学生与长者结对,每隔两三天致电访谈,再定期入户探访,这也算是早期企业出资支持社工服务的尝试。”他说。

回想创系早期,他坦言:“除了专业实习,还要考虑学生未来就业问题”,“学院曾于2004年开设残疾人社会工作、社区管理等方向,其中残疾人社会工作方向首试与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协同办学,共38位学生报名,我们为学生制定了具有残疾人领域特色的培养方案,还通过市残联安排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他笑言:“后来按照规定,进入编制工作需通过统一考试,期间流失了部分毕业生,但感恩那届有近半数毕业生至今仍在坚守残障事业岗位。”

2008年10月,谢建社创办广州市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是全市较早成立且具有高校背景的机构之一。他回忆道:“当时广州市鼓励高校教师创机构,早期大家多数持观望态度,对人才招聘、资金来源、项目开展等有所顾虑。而我积极响应,初衷是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包括担任早期的业务主管单位、同意提供场地等,粤穗更成为广大的校级实习基地。


开展外来工服务 居民曾担心子女“被带坏”

2009年初,粤穗承接了他们的首个项目,有别于早期成立的其他机构,谢建社所在的团队承接的并非“实务服务”,而是研究型的项目。他回忆道:“当时这个项目是受广州市残联委托,对广州市各区县的残疾人服务与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共设68个指标,是研究团队成员逐个推敲出来的。”

2012年,广州市计划在每个街镇设立至少1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前期的多个研究类项目之后,粤穗同年承接了2个家综项目——荔湾区站前街、海珠区素社街。他回想:“家综项目的全面铺开是个重要机会,虽然机构定位为研究服务性,而承接专业服务,也是对研究成果的检验。当时选择这两条街道,是因为辖区均有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譬如站前街是重要的批发和物流中心。根据前期对流动人口群体的研究基础,社工在辖区开展需求调研,先后对环卫工人、安保人员、鞋业工人等开展服务,通过‘一家两校’即农民工服务之家、农民工技能培训学校和农民工子女‘四点半’学校,为农民工融入城市开展具有广州特色的专业服务。”

 2012年7月广州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承接站前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正式签约


然而,当初的服务探索却遇到不少挑战,他回想早期的情况:“曾经有声音认为社工服务应优先关注本土居民,外来工人占用本地资源;部分本地居民不希望子女与外来工子女在同校就读,认为孩子会被‘带坏’,这种‘抗拒’甚至出现在家综社工组织的活动中。”他补充道:“社工通过宣传外来工对城市建设的贡献,以改变本地居民的看法,打造各种共融平台促进参与,透过家综活动与外来工家庭接触,曾有本地居民反映子女更懂事,还会主动做家务、关心家庭,这是不同家庭共融影响的表现。


 感叹:高校也是社工流失的源头

2017年是粤穗机构成立的第九个年头,团队规模从五六人发展至60多人。随着服务项目的开展,专业特色、服务水平、社工素质都有不断提升,逐渐获得购买方和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正是在这种认同的背景下,街道提供一栋3层的办公楼作为家综新场地,且命名为‘社工楼’。”

作为较早一批高校背景的机构,粤穗的发起人谢建社回忆道:“2012年起,粤穗团队撰写的《广州城市居民社区服务需求及其对策》、《关于广州残疾人事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建议》等先后获得时任市长的重要批示。这是高校团队的优势,社工要为行业发展、为服务对象的权益‘发声’,推动政策不断完善。”关于业内有声音质疑高校老师办机构问题,他坦言:“这很正常,也可以理解”,“创办社工机构,可能会影响教学科研,而高校教师缺乏管理经验也是劣势,但在08、09年成立那批社工机构,多数具有是高校背景的,其对推动社工行业发展的贡献不可否认。我是建构教学、科研、实习、服务和就业一条龙的专业社工服务模式,所以我认为问题关键不在‘是否应该办机构’,而是如何引领机构规范运行。”

回首踏入社工行业的时光,他感概:“很欣慰这些年里,社工行业有一批有专业追求的年轻一代不断成长,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如果社工想要更好的待遇和发展,需要做出业绩,努力提升个人素质。而社工人才流失问题,需要多方关注且共同献策,不少人以为流失出现在岗位上,其实高校可能也是源头。目前社会工作的知晓度仍不高,多数考生及家长对社工专业不了解,自主选择社工专业的比例不多,所以高校需要调整人才培育方案,以优秀老师带低年级学生‘打基础’,适当增加大一的专业课程,调整专业实习周期,以中长期的集中实习为佳。”



谢建社:江西九江人,中共党员,法学学博士,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兼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残疾人事业与发展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广州市社会工作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广州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理事长。2012年度中国优秀社工人物、广东省优秀社会工作师督导,广州市优秀社会工作者。

原载于《广州社工》2017年08期04版,总第50期

供稿|《广州社工》编辑部

编辑|谷琶新媒体工作室


【新闻联络】师生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培训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相关教研新闻发送给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中心主任林曼曼:微信:Lmm_only;邮箱:844671864@qq.com。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教学设施齐全,师资结构合理,科研实力雄厚,学科发展迅速,是珠三角政务管理、都市治理和社会工作教学中心和科研重镇,也是最具成长性的创新型学院之一。学院遵循“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专业化,国际化”方针,追求“更专业,更学术,更高端”气质,创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为创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领先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而努力!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广州公共管理评论》 :gdgzpar@163.com。《广州社会工作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